(供稿 马恩朴)2024年8月4日,乡村韧性与乡村振兴论坛在经纬楼227多媒体教室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指导,由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城乡转型过程与效应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学会区域发展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出席论坛的特邀专家有英国拉夫堡大学darren smith教授、英国拉夫堡大学louise holt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龙花楼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玉恒副研究员、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谷浩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贺艳华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谭雪兰教授、南宁师范大学谭华云教授等8位专家。论坛由学院院长周国华教授主持,50多位师生参加了论坛。
8位专家围绕乡村韧性、乡村绅士化、乡村可持续性、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等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李玉恒副研究员就乡村韧性与韧性乡村的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乡村是一个系统,韧性是其基础属性,其重要性在于帮助乡村系统适应潜在的风险与挑战,既需注重乡村韧性内在因素的综合影响,还需注重乡村外在环境的提升;龙花楼研究员围绕乡村转型和乡村韧性之间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韧性是系统面临冲击时的一种恢复能力,乡村韧性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变化促进乡村系统的演化与重构,各类要素流动对乡村的冲击影响着乡村系统的重组与转型;贺艳华教授围绕乡村韧性与乡村可持续性的关联进行深入探讨,她认为乡村韧性是乡村可持续性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并从人、自然、社会、经济、空间等多个维度,围绕生存力、恢复力、转型力三个层级分析乡村可持续性的内涵特征,对于可持续的乡村社区而言,需以农民福祉为中心,针对居住、产业、景观、文化、设施等可持续要素,提升乡村吸引力,促进乡村的生态化、智慧化、人本化发展;谭雪兰教授认为脱贫地区乡村的脆弱性相比其他区域而言更为突出,城乡二元结构及其不均衡发展、乡村本底条件与资源禀赋相对匮乏、农户内生动力不足、乡村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够及同质化问题、公共服务设施与乡村社会治理问题等,是脱贫地区乡村韧性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谭华云教授围绕乡村绅士化对乡村韧性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她认为乡村绅士化是一种阶层导向的人口流动引致的乡村社会空间变迁过程,提出绅士化带来的阶层冲突、空间隔离是全球乡村发展的过程,并从中国国家治理历史、中国农村基本土地制度、乡村发展的国家战略等角度来探讨乡村绅士化对乡村社会结构和地方文化的扰动;谷浩副教授认为乡村治理是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的过程,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通过个人魅力提升、政府组织结构优化、乡村社会网络培育,进一步发展与培养乡村社会资本与网络关系,实现乡村社会韧性发展;louise holt教授认为乡村要成为更宜居的场所,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中英两国都面临乡村人口流失与老龄化的问题,但中英两国的发展路径与历史背景是不同的,例如,英国乡村土地是发展旅游度假经济的空间载体,而中国乡村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darren smith教授认为中西方学者对乡村振兴与乡村韧性的理解有所差异,西方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政府导向的乡村振兴进程;并对英国乡村韧性与可持续发展提出批判性思考,例如食品价格上涨、洪涝灾害频发、劳动力缺乏以及公共服务设施衰败等对英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认为西方国家面临的乡村脆弱性问题可以从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吸取经验。
周国华教授做总结发言。他对8位专家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感谢,认为各位专家的观点新颖、独到且富有启发性。他指出,相对于城市韧性,乡村韧性研究缺乏系统性,迫切需要加强研究。他认为,乡村韧性是乡村地域系统的特征指标之一,韧性乡村是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的一种状态,需要达到较高的韧性水平;乡村转型可以分为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被动转型往往是乡村发展受到较大冲击时发生的;乡村韧性是乡村可持续性的基础,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乡村韧性提升的过程;中国脱贫地区乡村韧性当下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二是农村产业、农民增收面临的挑战;乡村韧性提升的空间组织模式可以借助rrod体系及乡村生活圈来构建。他还认为,要关注乡村绅士化对乡村韧性的不利影响,要从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管理学和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融贯综合的视角研究乡村韧性与乡村振兴。他特别感谢杰出校友龙花楼研究员对湖南师范大学乡村地理学科发展的支持,特别感谢darren smith和louise holt两位教授带来了国际最前沿的学术思想与观点,感谢他们对中国发展经验的充分肯定,并希望双方未来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交流。
本次论坛对于推动乡村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论坛讨论现场
论坛合影
一审:贺艳华
复审:饶志国
编辑:周 亮
终审:周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