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和学科特色
一、学科介绍及发展趋势 1. 学科介绍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农学门类林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综合 和交叉特征。 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陆地表面坡地的产流产沙及搬运堆积过程、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荒 漠化过程,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主要研究内容是: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的形式、发生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基 本原理;制定相应防治规划;设计对应的农林牧和水利、岩土工程等防治措施;各种防治措施的组 织、施工、管理与维护等。 其主要任务是解决我国对水土资源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所提出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在区 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和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乃至主导作用。 该学科的研究方向根据师资力量、历史沿革与优势,各地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有较大变异,有 些院校以农学、林学、水利工程等应用性为主的学科为基础创办,也有以地理学、生态学等理论性 强的学科知识体系与方法创办。目前一般设有土壤侵蚀、水土保持规划、水土保持工程、林业生态 工程、荒漠化机理、荒漠化防治工程、土壤营养元素流失与防治等方向。 它的核心内容是:坡面水流及其泥沙产生与运移机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机理、荒漠化机 理。 2. 发展趋势 首先,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严重生态危机,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 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因而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不仅在科 研上给予资金强力支持,而且在防治上也投入巨量人力、物力、财力,因而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 如,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生态 环境已得到根本改善,与此同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其次,由于这个学科具有非常突出的多学科综合和交叉特征,因而在研究和实践上更加注重综 合和多学科交叉,从相关学科移植理论和方法的实例比比皆是,而且为了在实际应用和工程建设上 发挥效用,定量化工作发展的也非常迅速。 第三,鉴于水土流失与荒漠化多是在区域范围内发生发展的,与地表各种过程密切联系,因而 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突出表现在地图学、遥感技术、gis 技术方面。 第四,水土流失与荒漠化问题很多时候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因而在联合国、相关国际组织的支 持和协调下,国际合作比较普遍。例如,unep 主持的荒漠化国际会议和项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二、我校该学科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查、定点观 测和遥感分析等手段,研究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机 理及其防治对策。重点放在亚热带丘陵山区的土地贫瘠化、水土流失(紫色土、花岗岩、深厚红色 风化壳等基质)、石漠化(集中发生在石灰岩、花岗岩和砂岩出露地区)、城镇化对区域水土流失和 荒漠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与气候干旱化相耦合所产生的荒漠化可能性与趋势;在此基础上研究 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从而为湖南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本专业侧重于农业较发达的亚热带湿润丘陵区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问题,研究和探索其发 生发展规律,以及应对策略与手段。 本学位点指导教师均在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受过系统深入的专业训练,学历层次很高,专业基础 扎实,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完全能够应付该领域的单项或综合研究。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本学科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 1. 热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事业,具有坚实的自然地理学基础,对土壤学、生态学、林学、 数理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有较透彻的理解和掌握,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 2.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系统了解和把握本专业国外的发展现状和动态,能高效检索和阅 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撰写规范的英文题目和摘要。 3. 熟练掌握地图学、遥感技术、gis 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运用常用 gis 软件进行具体空间 分析。 4. 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地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5. 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 基础知识:应具有良好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知识。 2. 专业知识;掌握地貌学、水文学、水力学、水土保持学、荒漠化等领域专业知识,以及区域 地理学知识。 3. 工具性知识;应具有良好的测量学、遥感技术、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具 备一定的野外调查能力。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 学术素养 (1)应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 (2)应了解社会发展对本学科应用研究的要求。 (3)应系统掌握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4)能够顺畅、规范地撰写研究报告与学术论文。 (5)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成果。 2. 学术道德 (1)硕士生应遵守共同的学术道德规范。 (2)观测数据或实验数据要有据可查,实事求是,不得编造、涂改原始数据。 (3)在专业研究中,数据、地图、图表和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表征其研究成果的几个重要方 面,硕士生应对他人的这些成果能够进行正确辨识,并在自己的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加以明确和规范 的标示。
四、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 获取知识的能力 (1)能够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学术文献,获取相关的知识、学术思想、理论、研究 方法与技术。 (2)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通过规范途径获取学术信息。 (3)善于与同行、专家沟通交流。 2. 科学研究能力 (1)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评述。 (2)能够应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具体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3. 实践能力 (1)至少应该能够在本学科的某一个方面从事学术研究或应用研究。 (2)能够独立地开展野外考察、实地观测。 (3)应具备地图制作、gis 应用及二次开发的能力。 (4)应具有较强的实验与观测技能。(5)应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4. 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会议上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所用数据、研究结果、结 论,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交流。 5. 其他能力 有一定的组织、讲授能力。
五、学位论文要求 1. 规范性要求 论文应包含以下不可缺少的部分:选题依据、研究进展综述、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说明、数据 和资料来源说明、研究结果、结论及其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学位论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论文选题的立论前提成立且可靠。 (2)所有图表均需要采用规范格式。 (3)原始数据和资料要标注来源出处,野外试验点、采样点或所研究区域的样本取样点必须配 有地图标示。 (4)所有研究和分析采用标准或规定的分析方法,并注明出处,新方法必须详细描述其机理、 步骤与操作程序。 (5)文中需附中英文图表题名,计算式应清晰规范,必须用公式编辑器编排,并有顺序号。 (6)核心学术概念要明确、严谨、有效,避免将生活习语或流行语用作学术概念,除本一级学 科惯用缩略语外,文中缩略语必须在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全称。 (7)论文必须有适量的外文参考文献,且与中文文献一起做到规范引用。 (8)论文应有专门章节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9)数据分析用到数理统计技术的,必须进行特定置信度的统计检验。 2. 质量要求 (1)选题应围绕一个本专业的学术问题,或与应用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 (2)所用数据翔实、有效和可靠。 (3)研究方法针对性强。 (4)技术路线清晰可行。 (5)行文与篇章结构逻辑要严谨。 (6)研究结果要明确、具体,可信度高。 (7)写作规范。 (8)结论要明确,不应产生歧义。 3. 创新性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是理论概念的创新、方法的创新、开发新数据或创新现有数据的使用方式、研究问题的创新。 (1)概念和理论的创新 在本学科领域提出新的概念或理论,并对新的概念和理论做必要的描述与解释。 (2)方法的创新 使用和发展新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观测、实验、分析、测量、计算和展示方法或指标 体系,新的方法或指标体系要有较高的合理性。 (3)数据的创新 通过使用更加先进的观测或实验设备,或者设计新的调查方案获得新数据,或者开发与挖掘已 有数据,或者从新的理论视角找到新的数据使用方式。 (4)研究问题的创新 采用现有的理论和方法,对最新出现或发现的地表过程或现象进行研究。